中国灯具网 - 灯具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国内动态 | 行业综述 | 商业报告 | 政策法规 | 市场观察 | 国际动态 | 焦点新闻 | 贸易知识 | 灯饰技术 | 灯饰贸易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焦点新闻 > 变化的灯具照亮宿迁百姓幸福生活
T.biz | 商业搜索

变化的灯具照亮宿迁百姓幸福生活

信息来源:j-n.cn   时间: 2019-07-20  浏览次数:619

“爷爷,这就是你常说的煤油灯吗?那它是怎么使用的?”5月8日下午,在宿迁市区兴鸿一品小区退休教师刘斌家里,孙子指着仓储间里存放的老物件充满好奇,不停地问。只见刘斌用打火机点着灯芯,黄豆般的光源随风摇曳。昏暗的灯光,勾起刘斌无尽的回忆。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,宿迁人民大多使用煤油灯照明。直到改革开放后,随着电力的普及,乡村群众才逐步用上了电灯。如今照明灯具不断升级换代,使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美好。

变化的灯具照亮宿迁百姓幸福生活

今年68岁的刘斌,老家住宿豫区顺河街道张圩居委会王庄组。“别看这两盏煤油灯很简陋,但是它改变了我的命运。”刘斌说。他高中毕业没能考取大学,可他心有不甘,白天在生产队务农,晚上则挑灯夜读。“小时候,晚上村里黑灯瞎火的,家家户户使用的都是煤油灯。那时煤油叫‘洋油’,为了省着用,吃饭都是尽量赶在天黑前,晚上只有做农活时,才会使用煤油灯。”

刘斌指着灯具介绍,这煤油灯很简陋,是用墨水瓶做的。灯芯则是用棉线或棉絮等材料搓成,燃烧时每过一段时间光就会变暗,这时候要用针拨一下。“煤油灯燃烧时会散发出黑色浓烟,在灯旁坐久了,鼻孔会被熏得乌黑。记得有一次看了两个多小时书,一擤鼻涕全都是灰。”

1978年,刘斌成为一名教师。那时学校里晚上上课,大多用汽灯,生产队开会时或谁家遇上红白喜事,也会租用它。刘斌介绍,汽灯能提能放能挂,光线宜人,使用方便。底座注入煤油,手动打气,火柴点燃灯芯,顿时满堂生辉,光线柔和明亮,在那个年代特别受欢迎。

“那时农村最大的喜事,就是晚上放电影。用发电机发电,换片子时那个灯光好亮。”刘斌回忆,后来普及用上了罩子灯。“罩子灯上面有个玻璃罩,既可以增加光亮,也避免了黑烟。”刘斌还收藏马灯与桅灯,有封闭式灯罩,能防风雨,适合在户外使用。

上世纪八十年代,宿迁大部分乡村通了电,农民家中也大都用上了电灯。用手一拽拉线,电灯就亮了,与煤油灯相比,光线不知要亮堂多少倍。“家家户户两层小楼,楼上楼下电灯电话”,曾经的一句流行语,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逐渐变成了现实。

变化的灯具照亮宿迁百姓幸福生活

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百姓的照明器具也从白炽灯逐步升级到现今的LED节能灯。现在的灯具,除了满足照明需求,还被赋予了时尚与美感。2008年,刘斌在宿豫城区买了一套商品房。前几年,又搬到了市区兴鸿一品小区,房间装修用上了吊灯、壁灯、落地灯等灯具。“你看我们家客厅的吊灯,使用遥控器开关,按一下就是一种光亮,可以随时调节亮度,还不怎么费电,这在以前想也不敢想。”

“现如今,晚上居民家中灯火通明、其乐融融,城市夜景更是华灯璀璨、流光溢彩。”刘斌感慨万千地说。虽然多次搬迁,可收藏的老物件,刘斌一件也舍不得扔。特别是一些老灯具,他更是视为珍宝,精心收藏。“之所以把这些老灯具收藏起来,就是想让后代了解那段历史,懂得感恩,不忘过去。”

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,宿迁电力从无到有,照明灯具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,从以前昏暗的煤油灯到现在明亮的LED节能灯,宿迁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。

记者翻阅《宿豫年鉴》,了解到老宿迁的用电历史。1905年,宿迁耀徐玻璃有限公司从英国购进发电机发电,开创了宿迁用电先河;1951年,宿迁县棉花加工厂购进发电机发电,是解放后宿迁最早用上的电源;1957年,宿迁建发电厂;1958年,县城150多户居民率先用电照明;1959年,县城主要街道安装路灯;1975年,城郊居民基本普及电灯照明;1985年,乡村也基本普及电灯照明;1999年,宿迁戴场岛成为全省最后一个被消灭的“无电村”。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灯具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