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好不好 看看用电就知道
信息来源:j-n.cn 时间: 2012-09-06 浏览次数:498
前几天的晚上,我家所在的小区突然停电。顿时整个小区漆黑一片,沉寂得有点可怕,而我家里空调不转了,闷热得要命,而电视、电脑打不开了,枯燥得要命,没电的日子真不好过。不过这是一起吊车挂断电线的意外事故,经过供电工人紧急抢修,两个小时后恢复了供电。
曾经有人说,“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上电气化”,这句话或许让人难以理解,不过电力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,倒是千真万确的。
说起来,大连是东北地区最早用电的地方。1890年11月,北洋水师的旅顺船坞电灯厂亮起了46盏电灯,这就是东北大地的第一缕电灯光。但59年过去后,1949年大连市居民生活用电人均28度,如果再算大连农村人口,当年人均用电仅仅5度,这在当时中国还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,因为大连地区已经建立了民主政权,各行各业比全国早几年进入了恢复性建设时期,成为支援解放战争稳固的大后方,而1949年全国人口生活用电人均却不足1度。
当老百姓成为新中国的主人后,都盼望着能过上好日子。那么到底过上什么样的好日子呢?“楼上楼下,电灯电话”,这是当时流行的一个最广泛、最形象、最具体的说法。
上世纪五十年代,大连市区内除了日本留下的几片两层楼房的住宅区,还有几处新建的苏式楼房的工人村,大多数城市居民家庭仍住在棚户区里,我家自然也不例外。电话肯定是没有的,不过家家户户都有电灯,15瓦,一间屋一盏,绝不可能再多出一盏来。由于很多人家合用一块电表,于是就采取按灯头收费的方法,很简单也很公平,用电除了电灯,确实也就再没有什么了。
这样的日子过了一个十分漫长的时期,大概是从30年前开始吧,我家开始有了用电的收音机,有了用电的电风扇、电熨斗,慢慢地又有了用电的黑白电视机和用电的洗衣机,家里的电灯也由通常的电灯泡,改用了管状的荧光灯,瓦数就不尽一致了,厨房10瓦,睡屋20瓦,家里比过去亮堂得多了。如果再按灯头收费显然不合理了,好在大连市城市居民家庭基本上实现了一户一表,每家精打细算,还是能拿得出用电的钱。不过那时停电的事是经常发生的,据说是起初电力建设速度,跟不上改革开放的发展形势。
又过了十几年以后,特别是近些年来,电冰箱、空调这个用电的大家伙已经涌进了我家,我家也搬进了有着一个好听名字的住宅区,这时我家及左邻右舍对于“楼上楼下”的幸福生活的理解,再不限于“楼上楼下,电灯电话”这个范畴了。就以电灯而言,照明固然在我家里仍不失其主要用途,但是它派生出许许多多专门性功能,如壁灯、顶灯、落地灯,桌灯、柜灯、床头灯,门灯、厕灯、走廊灯,再加上特设的具有装饰性功能的灯具,家里的电灯真是五花八门,令人眼花缭乱。除了电灯以外,我家厨房里添置了不少电炊具,客厅里安上了大屏幕彩电,不久后墙上挂上了等离子彩电,书房里有上了宽带网的电脑,卫生间里有了电热水器,家中的空调也由一个增加到两个,后来主要房间都有。家里每月用电量都在两百度左右,而照明用电只占很少的一部分。实际上,我家如此,大连市内居民家庭大都也是如此。我知道仅我们这个供电辖区,居民年人均用电量已经超过1000千瓦时。
电力,不仅给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,而且也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。如今要说大连人民的生活好不好,幸福不幸福,看看用电就知道。
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灯具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